
每一条巷弄,都承载着一段历史,都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。让我们通过这些熟悉的弄堂名,找回那份远去的记忆。
街头巷位于碧湖镇人民街南端,故名街头巷。
丰收巷解放前,因建有洞主殿而得名洞主巷。解放后,以喜庆丰收之意,改为今名。
柯枝巷在人民街上街地段,清代时多苦梓树,又方言谐音,故名。
考梯巷原名孝悌巷。抗日战争初期,以孝悌忠义之意取名;后因方言谐音,演变为今名。
卫生巷曾名土地堂。人民街的上段通往碧湖卫生院之路,故名卫生巷。
踏步头巷,古时溪流经此,设有埠头,俗称踏步头,因名。
和平巷得名于抗战初期,人民反对日寇侵略,祈望和平,取名和平巷。
力田巷因巷尾朝向田畈,人们以不用尽力气,不长五谷之意,取名力田巷。
亲仁巷取名于抗日战争初期。以亲近仁义为巷名。
三平巷抗战初,为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,民族平等之意而得名。
吉祥巷抗战初期,人民希望日子过得吉祥如意,故名。
毛弄曾名高巷、古井巷。因毛氏徙此始居得名毛弄。巷口有水井,俗呼古井。《丽水县志》卷三载:“高巷井,在碧湖中堡,宜酿,一名毛弄井。”
戏院巷曾名雅园巷、青年巷。抗日时期,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省团部迁此,取名青年巷。一九八三年,以巷北有碧湖戏院,更为今名。
新生巷曾名竹岭巷,俗称竹岭头;因地势较高,昔有竹园,故名。于一九六六年改名新生巷。碧湖区公所、碧湖旅馆设此。
井宫巷 巷口有竹岭井,亦称汤姓祠堂井,昔井后立土地宫,故名。一九六六年改名红旗路。一九八三年恢复原名。
解放巷 曾名解放路、学士路。解放前,因龙子殿设过商业中学,故名学士路。解放后,龙子殿改做粮食仓库,取名解放仓库,巷名亦改。
尊道巷取名于抗日战争初期。其含义是尊重道义。
下井巷位于碧湖镇人民街下段(即下街),附近有口水井,巷名源此。
新民巷以店号曾名赵广达。新中国成立后,以人民大众获得了新生,因名。
近仁巷抗战初期,人们以加强团结,亲近仁义而取名。
革新巷曾名粮局。解放后,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新政权,巷名以此。
光启巷抗日战争初期取名。其含义是为人要光明磊落,襟怀坦白。门牌数1—11号。
幸福巷曾名花砌巷,解放后改今名。门牌数1—10号。
民主巷曾名云跃巷、花砌巷。解放后,以民主集中制之义而得名。
双眼塘头 一九六六年曾名胜利路,于一九八三年恢复原名。因此地两水塘相接,且有塘埠头,故名。碧湖镇派出所设该巷。
柳里巷,以柳、李两姓始居得名柳李。后因方言同音,演变为今名。一九六六年改名跃进路。一九八三年恢复原名。
大井头 巷口有水井,俗呼大井,故名。
牛行 因巷旁有牛畜交易场所,俗称牛行,以此得名。
下江埠 昔日是碧湖镇船运商埠,巷朝大溪,且大溪为瓯江河段名,因取名下江埠。门牌数
瓦窑埠 巷位于大溪埠头边。原建有砖瓦窑,因名。